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走中国工业化道路”便是其中之一。毛泽东同志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重视知识分子工作,而一大批高级知识分子也从海外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大陆。钱学森是卓越代表。 /span>/p> /span>/p>
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理论成果的认知,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的理念,夯实实践育人环节,2019年12月6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拓展至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
钱学森先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为中国航天事业乃至世界科学技术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钱学森图书馆主要由“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科学技术前沿开拓者”“人民科学家风范”和“战略科学家的成功之道”四个展厅构成。其中陈列的六万余件珍贵文献、手稿、照片和实物等再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早期发展历程,生动叙述了钱学森成长成才、出国进修、毅然回国、坚定初心、一生科研为国的故事。
在参观过程中,让师生们印象深刻的除了钱老在物理力学、应用力学、航天科技、工程控制论、系统科学等多个领域做出的卓越贡献外,钱老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怀、严谨细致的探索精神、淡薄名利的思想境界更深深地打动了参观者。他的一生始终将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相结合,将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相统一,将个人追求与时代主流相契合。大家纷纷表示“两弹一星”精神永不褪色。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向伟人学习,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立志报效祖国。(供稿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font>/span>/p>